whiledoing

喜欢一切简单且美的事物,包括人。


  • 首页

  • 关于

  • 标签

  • 归档

diary-2017-12-12-TUE

发表于 2017-12-16

今天是爷爷生病住院的第28天。

今天三婶早上去医院看护爷爷,我就早上多休息了一会。三婶过了会,打电话过来说:爷爷昨天还是睡得很不好,夜里比较焦躁,现在早上非常困,导致不能喂饭,基本喂了一点就没有办法喂了,只能让他睡觉。所以我不放心还是很早就去了医院。

医生一直说老爷子吃的太少太少,营养,热量,能量更不上的话,就没有力气,更没有办法好好的康复治疗,所以这件事情一直是我近段时间的心病。今天也是一样状况,白天我早上过去,爷爷就是睡觉,雷打不动的睡觉,想要叫醒他,确是于心不忍。还好现在康复项目调整到下午巨多,所以早上真要是叫不醒就让老爷子多睡会。

中午终于醒了会,但也喂食的不多:一来到了中午老爷子又进入到新的困意阶段,二来到了中午别人床休息我们也不好发出太多声响。加之老爷子要是心情不好,急躁了,也没有办法吃饭,着实是个问题。

下午要给爷爷去拍个彩超,吸取之前拍摄CT的经验,我先去排队,然后算好时间过去,不然和上次CT拍摄似的,按照时间过去,结果到了后还是排了很久才排到,老爷子焦躁坐不住也没法听懂言语,闹起来非常棘手。与其说是算好时间过去,更不如说是协调好时间过去,在医院用绝对理性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往往是行不通的。

我认为医院组织秩序的逻辑是「半规矩半抢」。我这么理解该逻辑:医疗资源是有限的,大家都希望最快的时间得到最好的资源,也许在普通情境下较好解决——大家预约,按照时间有序进行。但在医院,绝对有序状态不易存在——在疾病、难受、痛苦面前,所有人都希望「立刻」解决问题,即使有规则制约,也会本能性的焦躁于是否可以打破规则,变成「特例」,后者变成「优待」。因此,在医院生存,你需要在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下,活学活用些「旁门左道」来提高自己获取医疗资源的效率。

在拍完彩超推爷爷回去的路上,我说给老爷子拍个照片,结果不知道为什么爷爷突然情绪激动的哭了起来。之前爷爷不太会哭,这几天哭了好几次,看到他哭其实我内心很难受,但是转过来想,这也说明爷爷的意识状态更好了,有情绪的表达才更像一个健康的人,这样子想来觉得是好事情。

image_1c1dghu1e6mr18v81p8i1ja0dni9.png-873.3kB

晚上,姑姑喂了爷爷吃了约半碗晚饭后,老爷子就不吃了,要睡觉。我让姑姑回去, 我来值守,趁他睡觉这会,我就开始琢磨「如何让爷爷更快更有效地吃更多的饭?」。做为一个工程师,理工男,最喜欢的就是逐一列出,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后制定解决方案。那么,先分析问题:

  • 吃饭吃吃就会犯困,困了没有办法喂饭。
  • 情绪激动的时候没法喂饭。
  • 坐的时间久了,爷爷需要翻身调整体位,一旦侧身躺着就没有办法喂饭。
  • 吃饭需要喂流食,准备工作较长,而喂食时间越久,就需要不停的热饭,延长了喂食时间。
  • 吃饭要一勺一勺小计量的喂,因为爷爷现在吞咽功能存在障碍,要非常小心误吸,喂水也需要加顺咽剂。
  • 由于心脏存在房颤,所以他吃一会就会喘,需要定期休息。

鉴于上面的情况,我想了一个具体执行方案:

  •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准备三个碗,一个装水,一个装营养液,一个装饭菜;用饭盒装热水,用来加热喂食过程中冷掉的饭菜;脸盆中装满热水和毛巾;饭菜打成糊状。
  • 先喂水顺胃,然后主喂饭,吃的累了用营养液当水调调口,实在吃不下再喂点水,切换上下文让他觉得不是只在吃单一的食物,进而没有那么焦躁。
  • 将换下来不喂的碗放在饭盒的热水中保温。
  • 如果吃的有些烦躁了,或者困了,就用热毛巾给他擦脸,擦脖子,这样子既可以安抚他的情绪,也可以去掉困意,是个好办法。
  • 如果要侧身,就哄他说没问题,就剩一点点饭菜了,吃完就翻身,往往他也能知道有条件交换,所以也能起到安抚作用。
  • 能吃就尽量让他吃,不停歇。
  • 吃累的时候让他休息,然后我去做相关准备工作:比如调整水温,加水,加饭菜,洗毛巾等。
  • 各种磨。

按照这个方针,晚上我从7点开始喂,直到10点,创纪录的喂了他650ml,这对于正常人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爷爷现在的身体状况而言,这着实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成就。但反过来看,这基本算是一个人看护情况下的极限操作了,但这只是让他这顿饭次的任务达标,看来这件事情终究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又及,晚上喂爷爷创造纪录的记录表:

image_1c1dgj0e3r0n308u9dol418hrm.png-1362.3kB

diary-2017-12-11-MON

发表于 2017-12-12

今天是爷爷生病住院的第27天。

早上我6点多醒来,结果姑姑告诉我昨天他们安排奶奶和三婶早点过去上白班,我中午过去就可以,但是他们忘记告诉我这个安排。我想了下,今天周一,爷爷的康复治疗计划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因为之前的预约安排实在是在难以进行,所以还是我去协调安排下比较好。所以我告诉姑姑,还是我去。

早上过来,第一件事就是问下昨天的情况,爷爷还是基本一夜没睡,我让护工师傅能抽空趴会就趴会。我给爷爷喂了早饭,然后就琢磨如何调整康复治疗计划,找了对应的负责医生协调,还好事情比我想象中进行的要顺利。过了会,科主任来查房,询问了相关情况,调整了一些治疗计划和安排,并告诉我晚上会调整用药,来调节爷爷白夜颠倒的问题。

中午三婶和奶奶来到医院,给爷爷带了家里煮的白菜粥,将其和食堂调配的营养液搭起来给爷爷吃。给爷爷喂食是一个技术活,更是一个耐心活。因为爷爷基本吃一点就不太想吃,你需要不停的和他「纠缠」,用「时间」来填满爷爷的「胃」。

下午爷爷去进行「言语康复治疗」,三婶陪同,她告诉我说,爷爷今天精神还不错,在电极片的刺激下可以模糊的学着说些字出来,这让奶奶很开心。之后我又推着爷爷去拍摄胸腔CT,完成之后才让爷爷从轮椅上下来回到床上休息。算了下,爷爷今天一共在轮椅上坐了有近3个小时,这算是一个新的记录了!虽然在等候拍摄CT的时候爷爷显得有些焦躁,但在我和护工的安抚下他也能保持心情,最后也顺利地完成了CT的拍摄。而就在昨天这个时间段,爷爷基本上坐了2个小时就开始各种焦躁的嚷嚷,我们让他回去上床休息才平复了他的心情。晚上媛媛妹妹给爷爷喂了晚饭,全过程近一个小时,爷爷都比较平静,没有怎么吵闹,这让我和媛媛都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想着是不是医生白天调了什么药让他如此平静,不过怎么看来这都是一件好事情。

又及,调整后爷爷的治疗时间表:

image_1c14b8hik1igs1fr617ur39g1tkq9.png-1155.2kB

diary-2017-12-10-SUN

发表于 2017-12-12

今天是爷爷生病住院的第26天。

早上奶奶过去了,说让我好好休息,下午和三婶一起过去。所以早上我难得睡了一个懒觉,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了。本来想吃过午饭过去,但是中午奶奶给我打电话,说中午护工师傅回家吃饭休息,爷爷要翻身就一直闹,奶奶找了隔壁床的师傅帮忙翻了个身。看来爷爷闹得有些厉害,奶奶有些心急,我也担心爷爷中午要是一直闹,隔壁受不了再有啥冲突,所以我和三婶三下五除二的吃了午饭就去了医院。

爷爷昨天晚上还是没有怎么睡,折腾的厉害,看护工师傅也是非常的疲倦,想来应该如此,也说明护工师傅应该还是用心照料的。后来,我又抽空趁护工师傅不注意的时候问了下旁边床的师傅昨天晚上情况如何,他说护工照料还是比较用心的,至少爷爷有啥叫唤都会比较立刻的处理,护工的事情终于算是心里踏实了。

今天我告诉护工李师傅,我们夜班上下半场,我上半场值班到10点左右,他休息,后面他顶我班,这样子我可以回去休息,白天还可以有精神来陪护参与康复训练。其实虽然是是分两个半场,但其实压力完全不一样。爷爷晚上吃过之后到11点左右其实睡得都还可以,一般到后半夜才特别的亢奋不想睡觉。所以后半夜的压力和前半夜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晚上我在爷爷睡得比较安逸的时候,整理了一下照顾爷爷需要注意的地方:

  • 爷爷的需求主要有几个点:喝水、翻身、调整床头高度、有人「耐心」地听他说话、求抱抱。
  • 尽量不要和爷爷做具体内容的对话,而只是和他说「好」「没问题」之类肯定话语,而且要面带笑容,以平和的语气和他说;同时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脸,顺着心口,后背向下抚摸,安抚情绪。(因为他说话多数时候是逻辑不清的,我们说的话他亦听不懂,所以我们认为有效的对话在他脑子里「反而可能是不好的回复」。因此多数情况下不要对话,以安抚为主,他是可以感受到我们说话时的表情和情绪,所以笑容,肯定的语气,和适当的肢体安抚是非常重要的!)
  • 如果感受到「他说话开始激动」,似有所需求,直接猜测可能的需求并行动可能比询问式的对话更有效。(略同上一条的逻辑。比如爷爷有时候可能说好多内容,说什么3个月,3年了,你们都做不到;或者情绪「有些激动」地说些胡乱的话语等。可能实际的情况就是他要喝水了,直接把手放到他嘴边碰一碰,或者舀一勺子水到他嘴边看看他的反馈,如果他张大嘴,基本就猜对了需求,他也就不再情绪激动的说话了)
  • 如果他比较平和的开始说不少的话,那可能就是需要有人「耐心听他说话」,一边安抚一边给他肯定的回复,并听他说话即可。
  • 如果他手放到嘴里,或者碰碰牙齿(像是说牙疼),其多数情况下的需求是要「喝水」。
  • 躺床上喝水要略微将床头摇起来,并小剂量喂水。(医生说爷爷有「误吸」的情况,还是要留意)
  • 他喝水之后会摇摇手可能并不是要告诉你他不喝了,而是告诉你「稍等一下,我还没有喝完,休息一下再喝」(可以过一会再喂喂,多试一两次,如果他还是拒绝那才是真的不喝。吃饭亦同理,要多试几次。)
  • 如果他身体有左右摇晃倾向,或者手不停的侧向一边发力,多数是要翻身。(可以试着将其身体抱住,往对应方向摇摆,他会给出好的反馈,那基本就知道他是要翻身也知道他翻身的方向了)
  • 平睡的时候,要注意体位:右侧手臂(不能动的方向)下方要垫一个平枕头,缓解右侧手臂的压力;右侧手臂需要放平,比较自然的体位,且手掌心向上;右侧大腿需要垂直放平;右侧脚趾垂直向上,脚底垂直向上(用毛巾包裹固定)
  • 平睡的时候,爷爷喜欢将两只手相互握住放在头顶。(如果他有左手拉右手臂并提举的动作,需要辅助他一下,将右侧手臂放在头顶。)
  • 右侧睡(右侧大腿在下)的时候,要注意体位:左侧大腿和右侧大腿错开,尽量不要压着右侧大腿;左侧大腿下方放一个枕头,缓解右侧大腿的压力;后背放一个三角靠枕,缓解后背侧倒下来的压力;右侧手臂下方放一个平枕头,并尽量平放。
  • 左侧睡(左侧大腿在下)的时候,要注意体位:右侧手臂(不能动的一侧)下方垫一个平枕头。后背放一个三角枕。
  • 放枕头的时候,需要特别留意「不要压倒导尿管」,不然可能会导致不能正常的小便。
  • 如果不给盖被子,就想办法吸引他的注意力,「哄骗」的同时盖上被子。如果还是不行,就过会再试。如果还是不行,就再过一会。如果还是不行,就睡着了一会再试。
  • 要将爷爷看成「比小朋友还小朋友的小朋友」,需要更多的耐心,细节,安抚,不论心里多着急,都带着平和的情绪,挂着笑容。

打完了所有要点之后想起来之前书中看到的的一句话,大致意思如下:

不自律的人永远不知道精神折磨背后的成就感,就如同似是而非的人永远不知道事无巨细的重要性一样。

又及,熟睡的爷爷:

image_1c14b6131f3r63gc6414nh5no25.png-1637.4kB

diary-2017-12-09-SAT

发表于 2017-12-12

今天是爷爷生病住院的第25天。

昨天夜里我4点多左右睡,大概早上6点多起来。之前在神经内科看护的时候大可睡到8点,那会医生才查房。而现在到了康复科,因其在省人民医院新大楼——环境上了一个台阶,但对应的要求也上了一个台阶,所以最多到7点就要起来,不然总有点「影响市容的即视感」。细想来高大上也并不一定是好事,有时候人反而会喜欢脏乱差或者更文明一点说是:更喜欢无序的状态。这就像你到了成都,大家都会推荐去「苍蝇馆子」馆子而不是大饭店吃饭一样。

收拾好床铺,护工阿姨也过来了,喂了爷爷一些营养液。过了会,姑姑和奶奶也一起来了。本来我打算早上和护工头头万师傅说下换护工的事情,姑姑来了直接找了万师傅说了情况,直接换,也没啥可说的。过了会,护工张阿姨来到我们床边,我们担心她有所心理负担,就告诉她:其实我们是对事不对人,就要求做事情用点心,因为老爷子的情况确实需要更加细致的照料。

奶奶让我回去休息,说是下午三婶过来陪护,晚上媛媛妹妹来上夜班,加之今天周六,下午基本没啥康复项目,我也就回去休息了。中午我请媛媛吃中饭,告诉了她些照顾爷爷的细节问题,就回家了。

晚上奶奶回来后告诉我说下午又换了一个男护工,特别像小文超叔叔,人看起来也比较面善老实。晚上姑姑坚持要夜班看护爷爷,没有让媛媛陪护。我很理解,因为换了一个护工,晚上的情况也不太明朗,所以她也不太放心,所以要先顶一下看看具体的情况。听到这个状况,我也就觉得放心了,至少从大家的反馈来看新护工大叔还是不错的,希望爷爷今天晚上能安静不折腾,能睡个好觉。

又及,爷爷到康复室做治疗的时候,爷爷不肯戴帽子,奶奶担心爷爷受凉用我的围巾将爷爷裹成了一个大姑娘模样:

image_1c14allbmh6ecid1fg31isdvqa9.png-1077.3kB

diary-2017-12-08-FRI

发表于 2017-12-11

今天是爷爷生病住院的第24天。

早上7点起床去医院,到了第一件事还是询问爷爷昨夜睡觉的情况。和昨天一样,护工反应爷爷还是一夜未睡。隔壁床的直接上来就对我们这边有说嘀咕,我心里知道理亏,也没有反驳,而是等喂好爷爷早饭后,才过去和隔壁道歉和说明情况,但是他们更不理清,质问我道歉也解决不了他们睡觉的问题。我当时就心想,这样子不行,确实要想个办法,而且我估计爷爷晚上也没有睡好,心里也难受,所以就告诉对方,我们已经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晚上我来陪护,而且也会想办法慢慢调整爷爷的作息时间,不再让他晚上不睡而白天睡觉。

中午午休的时候,爷爷又大叫了几下,正当我要去安抚爷爷的时候,正在睡午觉隔壁床的一个年轻人(可能是病人的哥哥)怒不可解的掀开窗帘冲我们这边吼了起来,说我们毫无良知,晚上不让睡,白天也不睡。奶奶当时就和对面吼了起来,说爷爷她不是正常人,人要是好好的来这个地方干嘛?对面吼了奶奶一句倚老卖老,直接将奶奶说哭。我当时本来是想和对面道歉并和气说下情况,因为我知道我们理亏,但是当她冲我奶奶吼之后,我直接吼了起来,你tmd有什么事情冲我来,你冲一个老人家发我算个啥。奶奶哭了之后就跑到了病房外面,我出去抱住奶奶告诉她不要哭,有什么事情我来解决,让她不要再难受和伤心。刚好媛媛的爸爸那会在外面,看到情况也进来和隔壁的小伙子理论。等我安抚好奶奶之后,我找了隔壁小伙子私下说道:『我知道晚上吵得你们没有睡好,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想办法解决中,前两天确实很不好意思。我奶奶八十多岁,我爷爷现在这个状况,她心里比谁都着急,就算老人家说你几句,骂你几句,你也要让她,你有什么委屈问题下来和我说和我吼,我也是讲道理的人,如果真是我们的问题,我肯定给你说法』。还好这哥们也不是无理的人,我这样和他说,他也算同意了我的说法。但他也没有和我过多言语,我知道确实讲再多也还是我们过失的多些,他家的病人年纪轻轻,却也大概半身不遂,想来也是非常着急,结果晚上还睡不好,肯定白天康复的效果要受到影响。在医院待一天都是各种钱和各种闹心糟心啊,将心比心,其实大家都不容易。医院真是看尽人生冷暖的地方。

下午爷爷去做了一个叫做ROB的康复项目,其实就是一个辅助动力游戏项目。在病人不能动的手臂上捆绑动力辅助机械臂,然后屏幕上开始游戏,规则很简单,操作机械臂来控制游戏中一个小球的移动方向,如果击中目标就得分。机械臂可以设置是使用主动还是被动受力模式,主动模式就是病人自己操作手臂,而被动就是机械辅助移动,带动病人的手臂进行移动,刺激肌肉,寻找手臂移动的感觉。结果之前昏昏沉沉睡意的爷爷居然一下子集中起了注意力,盯着屏幕的小球看,让我和奶奶都开心坏了。虽然玩到后面时间爷爷就注意力不太集中,不怎么看屏幕想睡觉,但中间有一段时间爷爷还是很配合的看着屏幕「玩了」起来,这让我们都很开心,也突然让我觉得我之前做的游戏行业也是非常有社会价值的。

晚上,护工喂爷爷吃饭,喂完爷爷一勺饭之后,就看一会电视,如此好几次之后,我非常不开心地说了句『你喂饭能不能专心点?』,而她解释道『老爷子嚼饭需要花时间的』,我颇生气得回她一句『老爷子吃饭的时候可能呛到或者吐东西出来,你不看这点,发生问题怎么搞?』。她被呛得没话说,也就专心了起来。

后来姑姑来了电话,询问了今天的情况,我就和她说明了一下状况,也一并告诉她我晚上留下来看护爷爷的决定。她当时有些生气,因为我确实没有提前和她说明这个决定,而我也忙的没有细想留下来其实还是很多安排要处理:比如晚上留下来睡得被子还没有,也没有处理好和这个一对一护工的看护关系。

所以后来姑姑下了班之后,折腾了一圈,又回家给我送被子过来。当时大概晚上10点多,我和护工张阿姨说,晚上我来看护,你找地方睡觉,我有事情打电话叫你。不过你现在稍微迟些时候睡觉,因为我姑姑给我拿被子去了,我一会可能下来去取,她估计半小时左右过来,到时候我给你电话,你帮我过来看着一会爷爷。过了半小时,我姑姑还没有到,她主动过来看了一下,问了我姑姑是否来了,我说还没有,来了给她打电话。她说:『你爷爷现在睡得挺好的,一会也不需要怎么看护,没啥太大问题。』,我一听这话有些炸,我略大声说:『我们请你来照顾就是要你来看着老爷子的,他睡着了不代表不会醒来,不代表没有需求需要处理。』,结果这阿姨随口说了几句,大意是:『老爷子有问题叫几声,慢慢也就睡着不叫了。』。我tmd直接炸裂,终于知道她晚上是如何陪护的,也终于理解隔壁床的人如此生气的原因。我当时气不打一处来,将它叫她门口,训斥了一通。我本来想好好的和她说说我心里各种不满和生气的事情以及告诉她我的要求,不过训斥了她几下之后,我想了一下,有些人训斥也没用,她这种人本来就是自私和能偷懒就偷懒本性的人,不是你训斥后就能改掉的。我虽然能感觉到训斥后她态度有些软下来,也估计到她态度可能会有所转变,但是当我们不在的夜里,她这样子品行的人一定还会继续『不认真』下去,那要你何用?我心里那时已经下定决心,第二天找他们负责人说,换人。但现在还不能关系直接挑破闹僵,不然爷爷夜里如果要是大便之类问题还是需要护工来解决,所以我训斥了几句之后也就让她回去睡觉吧,晚上我来看护。

后来姑姑和姑爷一起过来了,直接将被子送到了病房。姑姑上来就和我道歉说晚上不应该生气,我抱着姑姑说,我都理解。本来姑姑上班就很辛苦,压力很大,爷爷的事情也是一堆问题要她协调处理。我说其实大家心里都难受和着急,我都能理解。我现在是看护爷爷的排头兵,不论心里怎么着急,我都会稳住。之后我就和姑姑说了护工的事情以及我为啥没怎么考虑清楚就这么决定说晚上留下来。就在我们聊着的时候,隔壁床的看护病人的叔叔过来和我说,你们家属看护比那个护工要好一百倍。那个护工晚上看护的时候,你爷爷各种叫,她各种睡得深,我爷爷叫的大声了,她反而将被子把头一蒙,这一说气得我们直牙痒痒。

晚上爷爷确实还是三班倒,尤其是下半夜1点到4点左右不太困,基本上半小时一个需求,多数是要喝水和翻身。他视听功能受到了影响,所以他说话说不清楚,我们说话他也不甚明白,他的需求基本靠猜和对他身体动作的经验直觉。那天夜里我就再想着哪天抽空要整理一份关于照顾爷爷的经验手册。

又及,爷爷玩ROB的场景:

image_1c10ov9a85oa1l5j18td8q81fo9.png-1324.6kB

diary-2017-12-07-THU

发表于 2017-12-11

今天是爷爷生病住院的第23天。

一早7点我就起床,和媛媛的父亲,也是我的二爷一起出发去医院。8点到医院的时候,护工吴姐正在给爷爷喂水。询问了下昨夜的情况,没有出乎我的意料,爷爷基本上一夜没有睡。夜里他总是会大声的叫,而且还解了四次大便,着实折腾了护工一翻。而且护工新上手,可能也不熟悉情况,所以如果处理不及时或者不到位都会让他越来越急躁。当然,这样子的状况也导致隔壁床对我们非常有意见,因为他们也被搞得一夜都没有睡。

我想着确实是我们的问题,所以就过去和隔壁床的人道歉,说明我爷爷的情况并不是他刻意的,他大脑有损伤,自己不能控制自己。但是隔壁床的人还是颇有微词,我也知道这个现实情况的窘迫,所以也没有多加言语,想着后面再看机会和人家聊一聊。

上午医生过来给了我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爷爷目前需要做的康复大类的项目,并让我尽早去预约安排。我于是就拿着小纸条按照上面写着的康复房间编号去询问。几经周折,终于一个个项目都安排好。发现医院就和战场一样:医生非常的繁忙,而家属也是如此,大家都希望得到更多的医护资源,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医生基本处于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他们也是忙得焦头烂额:一方面要给病人做治疗,一方面又要不停处理各种家属上门的询问,质疑,甚至各种纠结的需求。想来觉得大家真的都不容易,更觉得生活亦是如此。

安排好了康复项目,就想着要给爷爷去安排治疗。我和相关医生说明了爷爷目前的情况,一来他的情况比较复杂,二来爷爷快九十年龄也较大,所以他们告诉我部分项目可以到床边治疗。所以开始我就在床边等待医生的到来,可现实着实给我上了一课:你永远不能等医生,而是要主动出击让医生将时间安排到你这里。为什么如此?一来医院的预约排表其实是大概时间范围的设定,根本不可能做到对应时间就非常准点的病人准备就绪且医生也有空,总是会有各种对不上的情况出现。比如医生有别的事情,上个病人多治疗了些时间,亦或是病人这边需要检测,挂水没法治疗,或者就比如我爷爷的情况:刚好在睡觉起不来,或者是扶上轮椅需要很多的时间而所有耽误。而医院排班时间表是以二十分钟为一个单元进行安排,中间一刻冗余的空隙时间都没有,一旦延误就延误了,只能后面再想办法见缝插针的和医生去协商。

所以今天的工作就是一系列的动态规划:

  • 看好下一个康复项目的时间。
  • 提前找到对应的医生并对时间。
  • 提前规划好可能延误时间的因素,比如需要做检查,需要挂水,起床到轮椅消耗的时间等。
  • 提前规划好爷爷该休息和该提前唤醒的时间。
  • 如果没有按时做项目,需要看准时间见缝插针的找医生协调。
  • 规划好或者是调整好做项目的时间,尽量将需要坐轮椅到各个康复室做治疗的时间协调在一起,因为上下一次轮椅着实花功夫。

确实是困难的任务,需要耐心,细心和坚定的执行力。但是我知道我具备这样子的能力,也一定可以做到,也一定可以做好,一定!

又及,爷爷的治疗时间安排表:

爷爷治疗时间安排表

diary-2017-12-06-WED

发表于 2017-12-07

今天是爷爷生病住院的第22天。 早上我从医院回家,伴着南京早上明媚和煦的阳光,心里想着爷爷这周应该就可以离开神经内科而转到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心里顿时觉得暖暖的。回到姑姑家,本来应该直接睡觉的,不过三婶之前告诉我她出门去医院钥匙没有带,中午回去时候需要我开门,所以我就没有睡,等到她回来吃过中饭才躺到床上休息。

没过多久,二爷给我电话,他告诉我康复科今天病床空出来一个,爷爷下午就可以转过去。他本来以为我还在医院,所以是要我办一下出院手续,不过我已经回来休息了,所以他后来又告诉了姑姑,姑姑下午就请假来医院办理手续。我心想事情肯定比较多,所以也就没有休息,直接去了医院,在公交车上面睡了一路,下车之后发现精神还可以,就直接去了病房。

到了发现并没有立刻搬走,一来出院和住院手续还需要不少流程和时间来办理,二来那边病人要到晚上6点左右才搬走。过了一会,程主任告诉我们病床其实是这边和康复科一对一换过来的,不然还需要一些时间,可见医院病床之紧张。

约下午四点,我们收到通知有床位,就立刻收拾行李搬了过去。搬过去的时候发生了件趣事,当我们刚将坐轮椅的爷爷推送到病房门口的时候,就围着一堆的医护人员,我当时心想这么大的架势!后来当我们进入病房才知道,他们是要求我们将所有行李住院用品都收好,或者藏起来,不能在外面放任何东西,因为一会江苏省的省长要来视察省医院的康复科,怪不得这么紧张和这么大的架势。也真是巧了,我们放好东西,没过几分钟省长就来了,周围一堆院长陪同,我也是人生第一次面对面见到省长职位的干部,当时很想偷拍,终究没好意思。还好省长没视察多久就又在一堆院长陪同的情况下呼啦呼啦的离开了,离开的背影后是我们匆忙摆放行李的身影。

之前一直是我和姑姑轮着上夜班陪护爷爷,所以我们之前商量过:到了康复科要找一个一对一的护工来陪护(之前是一对多),不然我们一直熬夜陪护也不是长久之计。来了之后,和这边的护工小队长万师傅协调,请了一个一对一的护工进行24小时的看护。虽然如此安排,我们心里还是非常忐忑不安,因为夜里照料爷爷的任务其实非常艰巨。因为爷爷他半边瘫痪,夜里会经常翻身,翻身就需要人辅助,是个力气活;同时他现在大脑受损,神经系统和认知系统都受到影响,这导致他说不清楚话,而我们说的话他亦不懂。当他夜里有需求的时候,他会说话,但是说不清楚,我们就需要猜测他的想法。而如果没有做到他的需求,他就会像小孩子一样大声叫唤,越叫越大,不受控制,所以照顾爷爷又是一个心理活,需要极强的细心和耐心。但是想到爷爷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和病魔抗战的过程,从长计议的话,我们需要第三方人员的协助,不然我们自己也会累垮。所以虽然心里有一万个不放心,还是夜里交给了护工,想着明天早点过来再来看看具体的情况。

又及,爷爷康复训练时候的照片:

image_1c10oep21uiv1cai1aksn01p149.png-1161.4kB

《富爸爸穷爸爸》&《小狗钱钱》读书笔记

发表于 2017-11-30

记录了两本理财入门书籍的读书笔记。

阅读全文 »

冯仑 - 「职场相对论」演讲听后感 - 如何平衡欲望和能力

发表于 2017-06-14

大佬冯仑来公司做了场关于「职场」的主题报告,放下工作也要去听一下。整个报告厅座无虚席,大佬影响力可见一斑。

大佬的演讲基本上是一种「有框架式的漫谈」,因为人生阅历丰富,所以漫谈都觉得很带劲。大佬先是讲起自己人生经历:中国第一批改革开放之后的大学生,一路读到研究生。毕业前五年在国家单位工作,五年之后,喜欢折腾的性格推进他出来创业。所以如同大佬自己说的那样子,自己打工的人生很短,并没有太多可以介绍的地方,但是有一点,就是喜欢折腾,不去考虑国字头单位几年分房等「绑定性」政策,因为不考虑,所以欲望低,放得开,也不为此而焦虑,更多考虑自己的发展和奋斗。

阅读全文 »

《销售无处不在》读书笔记

发表于 2017-04-08

以前看过水湄物语理财相关的书籍,也就关注了她的豆瓣,看到她在豆瓣中推荐这本书销售无处不在。本来听到这名字以为是一本非常俗的讲销售心理学书籍,但看到豆瓣评分有8分之后,还是买回来看了下。其实书的名字有点误导,实际上本书重点讲述的是职场人生感悟,并不限定于销售领域。看完之后很有感触,将相关的重点进行总结。

阅读全文 »
1…345…7
whiledoing

whiledoing

喜欢一切简单且美的事物,包括人。

63 日志
34 标签
GitHub 豆瓣 知乎
© 2016 – 2020 whiledoing
由 Hexo 强力驱动 v3.7.1
|
主题 – NexT.Mist v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