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爷爷生病住院的51天。
爷爷进入康复科不知不觉已经一个月了,而之前就听说人民医院的康复科最多就可住一个月,为此周末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就讨论了下爷爷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之前家里考虑的一个方案是去另外的医院,同时也想换个力气更大些,且一个人就可以照顾好爷爷的那种护工,因为大家包括我自己心里都知道不可能一直这样子全部时间的投入照顾爷爷。为此我们和之前神经内科照顾的护工郭姐进行洽谈,开始的时候她答应了来全职照顾爷爷,不过后来她再仔细思考后还是拒绝了我们。为此我今天还单独找郭姐通了电话,因为我们觉得她拒绝的理由并不是她的痛点,我需要去挖掘挖掘。不过在仔细和她聊后发现可能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复杂,她的家里有个癌症老人随时可能都需要照顾,而一旦照顾我爷爷,她可能会两边都照顾不及,说到这个层面也没有必要再继续强求了。为此我下午的时候好好想了想这个事情,最后决定,既然爷爷也不转去别的医院,那么还是先护工金师傅。而我现在确实脱不开身,因为爷爷的看护工作我自己评估过一个护工确实是照应不来,至少是现在这个治疗阶段的任务非常的重。如果只是看护好爷爷,解决爷爷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和治疗任务,我想一个护工是勉强胜任的。但是如果说要照顾的好,细致,舒心,夜里睡得安心;可以更合理有效的安排好训练项目;提前调节和安抚好他的心情和睡眠情况以便在治疗时候达到最好状态;这些任务的话,单独一个护工很难做好。所以不论如何,这个阶段爷爷还存在有效康复,不论多少困难,都要坚持下去,尽努力给爷爷最好的看护。
至于考虑郭姐还是金师傅,讲真在给郭姐打电话之前,我思考了一段时间。如果只能选择一个护工,那么我觉得郭姐更加胜任,因为确实她可能真的可以做到一个人搞定爷爷基本的看护工作。一来她力气大,二来年轻灵活,三来主动。灵活这个特点在医院中还是非常重要的,正如上面说的,护理工作表面的事情其实大家都差不多,差的就在于处理医院相关事务的灵活性上面,这点郭姐相比五十来岁的金师傅而言要好的太多。相比而言金师傅就没有那种特别主动和灵活表现的能力,但是金师傅有一个非常不错的优点——老实。虽然事情他不能替你提前想好或做好,但是如果你和他讲清楚了需求甚至是告诉了他做事情的方法和步骤,他就会比较尽心尽责的执行,这点非常难得可贵。在医院照顾爷爷的这段时间,我已经和四个护工师傅合作过,我觉得这点金师傅做的是最好也是最认真的一个。这点真的触动了我,这让我想到了之前工作时候参加公司的管理课程培训,其中有一课就是讨论「如何有效分配任务」:其实就是讨论了团队成员的几种类型。一个好团队,并不是因为人有多牛B,而是团队的执行牛B。越牛B的人就越需要更牛B的人或者是更牛B的梦想(忽悠)来框住他,这点并不容易。而现实是大家做的事情其实都是比low B好一些罢了,那么执行就显的异常重要。这点于我而言感触很多,也很大影响了我后来的喜恶之道。对于护理爷爷这件事情我自己有一定的想法和方案,而我正希望护工师傅可以配合我践行我的办法,就这点来说,金师傅着实显得「执行力高的多」(撇开护理的基本技能和经验能力考虑外)。想来虽然留不住最好的郭姐,那么留得下最配合的金师傅也挺不错,心里也就不再更多纠结。想来我性格中确实是控制欲较强的人,直男无疑吧(手动笑脸 :))
考虑这些的问题的时候,让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篇文章,里面说到了阿里招聘总裁总结阿里招人标准,其中一个观点大致是:
我们更加看重招聘者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而不是思考结果的正确性。因为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正确答案,合理且富有成效的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才是最核心的能力,结果反而显得没那么重要。
今天下了大雪,我和奶奶10点从家出发。给爷爷吃了银耳鸡蛋羹之后,爷爷就不想吃饭了,一直睡觉,还是要将肚子留给主食为好。三爷和奶奶回家,中午我也难得的午休,神清气爽。晚上,提前行动,热饭,导尿,喂食,口护,一气呵成。出门,雪真的下的很大,回到家鞋子已湿。
又及,爷爷进行坐姿训练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