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与《重构》:关于KISS原则的实践

读《金字塔原理》的时候,总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这种感觉就像是看到一段不好的代码,总是手痒痒地想去重构它!看完后,我仔细一想,其实《金字塔原理》和《重构》两书的内核是一样的:人脑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是有限的,为了让想要表述的内容(文章/代码)更容易让别人理解,要将其整理成足够的简单和结构化。

换个更抽象层次的解读,两本书其实都在践行KISS原则。关于KISS,有很多的字面理解方式,不过我最喜欢的一种是Keep it stupid, simple。是的,就是stupid。不要指望你的用户(包括我们自己)有多么的聪明,他们不会吝啬时间在哪些看起来像意大利面条一样乱七八糟的内容上!简单并不代表不复杂,相反很多复杂伟大的工程都源于简单的设计。

回到书中,作者描述的金字塔原理可抽象为四个步骤:

  1. 结果先行。先抛出结果,让读者带着疑问和目的去阅读。

    比如,在最开始的序言环节,书中说用「环境-冲突-疑问-结果」的故事方式来吸引读者,进而抛出文章主题;比如,书中反复强调,总结句一定要体现出结果,而不是「缺乏思想」的句子:

    再重复一遍,在讲述行动、步骤、流程等时,理顺自己的思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想象自己确实采取了这些行动,然后根据完成这些行动将产生的明确结果,修改各行动步骤的措辞,使之更明确、更具体。p142

    所以按照这个想法,本来应该是「存在如下几个问题」的句子就应该变成「为了得到更好的xxx结果,我们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结果先行的核心就是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确目的,进而更好地进行后续要点划分。对阅读者而言,就是最快的时间内吸引其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其思维上构造金字塔,便于理解。

  2. 演绎 & 归纳。两种展开论点的方法:多用归纳,演绎更适用于思考过程。

  3. MECE原则分组。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ME是为了不做重复功,CE是为了不做无效功。使用MECE原则分组的过程就像是抽丝剥茧:去掉所有外在修饰的装饰,对核心内容进行归,改,并,删。

  4. 递归展开。重复上面1)2)3)的过程,每一层都是一次重新的递归展开。类似于构建一个完全决策树的过程。

书中后半部基本是在描述「术」的内容:关于如何使用「金字塔原理」。我看了后倒是觉得不用看的太仔细,一来,看了你也不能完全掌握,只是知道个皮毛,仔细看带来的边际效益并不高。二来,作者写的内容集中于咨询领域,现实生活中写东西,并不都按如此「套路」来展开。

这点和我看完《重构》一书的感受是一样的,都是重点理解了「道」就好,「术」的东西更多靠实践的总结。记得我以前看完《重构》,只要看到「bad smell」的代码就想要去从重构,至于重构的方法,其实你很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说是按照xxx方法,xxx步骤去执行,而更多情况是根据要求灵活运用。

所以,读《金字塔原理》的时候,大可不必仔细琢磨所有的细节和规范化的步骤,更多的是掌握书中提倡的思考问题之方法和理念,然后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践行,灵活地运用。慢慢的,这些理念会进化成我们的一种本能,这才算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