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穷爸爸》&《小狗钱钱》读书笔记

记录了两本理财入门书籍的读书笔记。

《富爸爸穷爸爸》

本书的主人公有两个爸爸,一个安于本分的工作,一个是商海精英。作者通过对两位爸爸对于金钱的不同看法来说明「财商」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我们很多人总是不重视这块的学习和教育,而觉得工作,消费才是生活的全部轨迹。下面是我对本书的学习总结:

普通人容易陷入「老鼠赛跑」的陷阱中:我们不停的为老板工作,通过交税为政府工作,通过偿还贷款和信用卡贷款位银行工作。

只有精通会计和投资才能跳出「老鼠赛跑」的陷阱中(需要有空去学习一下会计相关的知识)

我们要得到更多的,不同的教育,要知道真实生活中的游戏规则,各种不同的规则。

书中强调最多的概念就是:学会让「钱为你工作」:

  1. 学会投资,而不是只会挣钱,让自己为钱工作。
  2. 了解和学习金钱运作的规律,好让钱为我所用。

大多数人只是夸夸其谈,梦想着发财致富,而你们已经付出了行动。我真为你们骄傲,我要再说一遍,继续努力,不要放弃

大多数人的都只是觉得不可能,只是说说,而不去行动,一个要成为「富人」的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不畏难,然后坚定的行动。

机会总是转瞬即逝的,知道什么时候要迅速做出决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技能。

这是大能力,需要不停的努力造就。

我想有太多的人过多的关注金钱,而不是关注他们最大的财富–所受的教育。如果人们能灵活一点,保持开放的头脑不断学习。他们将在时代的变化中一天天地富有起来。只有知识才能解决问题并创造财富,那些不是通过财务知识挣来的钱也不会长久。

很多时候我们的不富裕其实是我们知识的缺乏,有了核心的能力不会缺乏钱财。同样有了对于金钱运作有效的知识,我们也不会害怕钱财的丢失。不断的学习才是人的核心竞争力。

需要区别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

  1. 资产是可以给我们带来收入的东西。
  2. 而负债是将钱从我们口袋拿走的东西。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错误的认为,我们收入越高,我们就越富有。其实这个论题不一定是正确的。因为我们会挣钱,但是不会「花钱」。

花钱不是为了将钱用在用了就不值钱的地方,而是要将钱变为我们的「资产」,可以用来有效产生收益的地方。不然增加的收入,只是让我们提高了消费水平,但是没有办法让我们变得富有(资产的富有才是真的富有)

日本人注重3中力量:剑,宝石,镜子。剑代表着武器,就是力量。宝石代表中黄金,有黄金的制定规则。镜子代表自省,就是自知的力量。

我们每天都需要问自己,今天做的事情有意义嘛。

富爸爸不是一个随大流的人,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痛恨「我们必须这么做,因为其他人这么做」的话,也讨厌「不能」这个词。

这应该就是NB的人的信仰,不随大流,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用思考代替感情。而且他们不怕困难,总是想着如何解决困难,而不是畏惧困难。

富爸爸的观点是不要早早买房子。

因为买房子是一种「负债」而不是「资产」。早买房有几个危害:

  1. 最大的损失是致富机会的损失。如果你将所有钱都投在房子上,你就不得不努力工作,因为你的现金不断地从支出项流出,而不是流入资产项。这样子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失去了「投资教育」的机会,因为没钱可以进行投资,所有永远也不会成为「成熟的投资者」,而最好的投资都是给这些有经验的人的,再由他们转手给了慎重的人,当然,转手时候已经拿走了大部分的利益。

  2. 钱都用在房子中,没有办法变成有效的资产。虽然一定程度上说,房子也可以变为资产,比如可以进行出租,但是对于自己而言,第一个房子肯定是自己住,只有到了第二个房子的时候才考虑是不是应该出租,这个时候你就已经很大了,也就丢失了「年轻时候建立资产」的机会。

  3. 没有好的现金流。因为没有资产,所以你只能工作,工作,没有办法得到更多的资产,从而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和压力都将变得非常大。

虽然一定程度上说,房子是可以转手买的,这样子就是增加了收入,但是当你可以买下的时候再卖的时候,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沉默资本也是需要考虑的。何况房子也不一定就一定是挣的。所以综合来看,房子应该还是「负债」的属性高些。

我也同意本书的观点,至少在自己没有很多资产的情况下,不要早早的买房,不然你所有的收入都是在不停的还债,即使还到最后,还清了,也不一定就是赚的局面。那你的所有钱财就是这个房子,等于你付出的所有投资,没有产生额外的价值。而好的方式是自己挣的钱,要变成资产,产生比自己挣得钱还要多的财富才是。

好的方式应该是,优先建立自己的资产,保证这些资产的可用现金流和收入,之后才考虑买房子。先投资自己,等以后自己能力和资产都增加的情况下,买房子的贷款就是非常小意思的事情了,你每月多余的钱(如果早早买可能就没有什么多余的钱了)还可以继续投资位资产,然后你的每个月的收入还会越来越多,而支出相对固定,这样子才是「越来越有钱」的解决之道。

所以富人的思维就是「投资资产」而不是「负债」,不停的加入资产,自己就会越来越有钱。

关于房子的看法,可以参考书中 P88-P99 的内容,甚是受教。

我对会计和现金管理懂的越多,我就越能更好地进行投资分析并开始建立自己的公司。

所以这两个知识面非常的重要:会计和现金管理。

过分的害怕和自我怀疑是毁掉我们才能的最大要素。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依靠勇气而不是智慧去取的领先的位置的。

太对了。我们总是会显得不那么「自信」,总是去害怕「失去」,但是不去尝试你怎么知道自己可以不可以呢?勇气有时候比智慧来的更加的重要。

提高财商有四个因素:

  1. 会计知识。
  2. 投资知识。
  3. 了解市场。
  4. 了解法律。(知道如何的避税并了解政策)

你的财商越高,你就越容易分清楚一个交易是好是坏。真正炙手可热的交易不会留给新手。一般来说,能使富者更富的最好的交易总是为那些精通游戏规则的人准备的。

这就是世界的「法则」,你越有知识,你就越能挣钱,你就会变得更加富有。财商也是人的重要能力之一,甚至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大部分人从来赢不了是因为他们太害怕失去,这也是我发现的学校教育的一大误区。胜利者不害怕失败,但失败者害怕失败。失败是成功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避开失败,也就不会成功。

太对了。和前面对于NB人分析的一样,不要害怕失败,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你不可能上来什么都会的,总是要交学费的,你越早的交了学费,就比别人越早的得到成功。

「许多知识你只需要知道一点就够了。」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爸爸来说,工作的稳定就是一切,而对于富爸爸来说,不断学习才是一切

经营一件公司最困难的就是对人员的管理。领导才能才是你下一步迫切需要学习的,如果你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你就会被背后的冷箭射中,就像他们在商业活动中做的那样。

相反我劝告年轻人在找工作的时候要看从中可以学到什么,而不是只看能挣多少。

常常想一想:「你终日忙碌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想学习销售技能,最好进一家网络营销公司,也被称为多级营销公司。这类公司多半能提供良好的培训项目,帮助人们克服因「失败造成的沮丧和恐惧心理」,这种心理往往是导致人们不成功的主要原因。从长远来看,教育比金钱更加重要。

许多才华横溢的人之所以贫穷,就是因为他们只是专心于做好产品,而对商业体系却知之甚少。他们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做汉堡包的技能上,却不注意提高销售和配送汉堡包的技能,也许麦当劳不能做出最好的汉堡包,但他们能在做出一般水平的汉堡包的前提下,做到最好的销售和配送工作。

最重要的技能是销售和对市场营销的理解。销售技能是个人成功的基本功能。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谈判能力对一个人的成功来说至关重要。销售技能掌握的越多,你在处理人际关系,商务谈判和被拒绝时的恐怖心理等方面就会做的越好。

这是书中第七章「不为钱工作」的章节总结。我觉得写的非常的好。

过去的教育都希望我们是一个「专才」,这个是对的,但是到了一定专的地步,就需要去提高广度,而不是一味的专下去。毕竟世界是圆的,不是吃通一个技能就可以走天下的。

作者尤其推荐去学习商业的知识,销售和市场的知识。我个人也非常赞同。毕竟所有的事情做到最后都是人事。而且学习销售的知识还会培养个人不怕失败,不怕「失败造成的沮丧和恐惧心理」的能力,而且至少可以提高你的人际关系,我想这确实是非常有价值的地方。

失败会激励胜利者,击垮失败者。这是胜利者最大的秘密,也是失败者说不知道的秘密。胜利者最大的秘密就是失败能够激励他们取胜,所以他们不怕失败。让我们重复一遍弗朗塔肯顿的名言『胜利意味着不害怕失败』

做人要活的「大气」,不害怕失败,并且敢于面对自己的失败,并接收,让其成为激励自己的动力。

愤世者永远不会成功。「未经证实」的「怀疑和恐惧」会使人们成为愤世嫉俗者。愤世者抱怨现实,而成功者分析现实。

确实如此,人要活的「大气」,要活的「理性」。成功者冷静的分析现实,而不是愤世嫉俗,或者抱怨。

在财富的积累的过程中,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坚持自己的选择而不盲目从众。因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群体往往会反应迟钝,成为被「宰割」的对象。

胆小的投资者总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众人后面,当欲望驱使他们终于冒险投资的时候,精明的投资者早就已经获利退出了。明智的投资者往往会购买一项不被大众看好的投资,他们懂得利润在购买时候就已经确定,而不是在出售的时候。

太他妈的对了。如果一个东西是所有人都是觉得好的,那一定是不挣钱的。所以投资最重要的是有能力去发现好的东西,同时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被别人的看低所怀疑。好的东西在你买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价值。

首先支付自己:将自己的收入首先变成资产,然后再去进行支出和偿还债务。

不要背上大的债务包袱。要保持低支出。首先增加资产,然后,再用资产产生的现金流来买大房子和好车子。陷在「老鼠赛跑」中不是明智的选择。当你资金短缺时,让压力去发挥作用,而不要动用你的储蓄或资本。利用这种压力来激发你的理财天赋,想出新的办法挣到更多的钱,然后支付账单。这样子,不但能让你挣到钱,也能提高你的财商。

这和我在上文中分析「不要早买房」的观点很吻合。先要投资自己,而且是坚定的执行,将收入变为资产项目,而不是消费,或者用来还债(不然就是「老鼠赛跑」的循环了)。而且一定程度上我们应该贷款比较多的年限,降低自己的支出(保持低支出),然后更多的钱进行投资。而且如文中所说,绝对不要动用你的资产,如果还是缺钱,想办法去挣钱,通过压力来push你上进!

信息是无价的,一个好的经纪人不仅应该给你信息,还应该愿意花时间来教导你。

给好的经济人好的报酬,重视信息的价值和专业的价值。

记住轻松的道路往往越走越难,而艰难的道路往往会越走越轻松。

送给所有喜欢冲动消费的人。首先「支付自己」!

当你手头「有点紧」或是想要得到什么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给予,只有先「予」,你才能在将来取得丰厚的回报,无论金钱,微笑,爱情还是友谊都是如此。我知道人们常把给予放在最后,但事实证明用于付出对我总是大有裨益。我相信互利互惠的原则,我想要得到就要付出。我想要钱,所以我给别人钱,然后我又成倍的收回钱。

我想做销售,所以我帮助别人买东西,这样我的东西也卖出去了。我需要签订合约做生意,所以我会尽我所能去帮助其他人得到合约,就像变魔术一样,我要的合约也到手了。多年前我曾听到一句谚语:『上帝不需要得到,而人类需要付出。』

当涉及金钱,爱情,幸福,销售的时候,都要记住要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先付出,然后才能得到「加倍」的回报。

这点确实非常有建设性。这体现了两个原则:

  1. 吸引力原则
  2. 互惠互利原则

要想得到什么,就要先付出,你付出了,别人就会同样给你付出,从而得到「加倍」的回报。对待爱情也是如此。所以人要活的「大气」一些,多贡献,再想回报才是大道。

其实,你根本就不知道什么价格才是「合适」的,除非有另外一个相同的交易作为参照。大部分卖主的要价都是过高的。

所以好的方式是,多发出几份报价,而且价格都较低,低到买家的价格的一半。没卖过东西的人,对卖方想卖出东西的迫切心情是不会理解的。记住,做买卖就是一场有趣的「游戏」,你提出报价之后,可能对方就会说「成交」。

寻找一桩好生意,一家好企业,一位合适的人,或任何「类似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就如同约会一样,你必须到市场上去和许多人谈,做许多报价,还价,谈判,拒绝或者接收。从寻找,报价,拒绝,谈判到成功,几乎是人一生中要经历的全部过程。

太有力的观点了。很多时候你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才是最好的「报价」,那么就需要勇敢到「市场」上面试错吧。先将自己的要求抬高,降低对方的要求和利益,然后不停的尝试多个「对象」,最终确定自己实际的价值,以及对方实际的价值。做好定位,还价,谈判,拒绝或者成功。重要的不是结果,而在这人生必须经历的过程。

《小狗钱钱》

小狗钱钱也是一本投资理财的入门启蒙书籍。作者通过故事的形式教会了主人公如何理财,理财投资的重要性,以及说明了很多方法论上面的经验。相比于「富爸爸,穷爸爸」而言,这本书更加的接地气,说了很多不光是思想层面的东西,也说了一些用来落地执行的东西,非常不错。总结如下;

忽视财务问题,就是放弃成功的机会。财务自由是今天每个人都可能实现的目标,当然这需要我们拥有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生活的勇气。正如一句名言说说:「并非困难使我们放弃,还是因为我们放弃,才显得如此困难。」

其实我记录的目的是最后的名言,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不要轻易的放弃自己。

中国智者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太深刻。从小事做起,将大事化为小事,然后才能做成大事。

好奇是好的,但是决不能让好奇阻碍你做事。太多的人做事犹豫不决,就是因为他们觉得没有完全弄懂这件事。真正付诸实践比纯粹的思考有用的多。

「尝试」纯粹是一种借口,你还没有做,就已经给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试验,你只有两个选择–做或者不做。

要么做,要么不做。要么行动,要么死去。

有一只海鸥对我说过:「在你展翅飞翔之前,你就必须相信自己能到到目的地。」

在做什么事之前,你总是首先想「这事是做不成的」,这样是肯定不会成功的。

最重要的是,你真的有这样的愿望,否则你一遇到困难就会放弃了。

你去准备一个本子,给它取名叫「成功日记」,然后把所有做成功的是事情记录进去。

作者非常重要的两个方法:1)记录你的愿望清单 2)记录你的成功日记。

前者是为了将自己的目标进行量化,让自己有一个理财的明确目标,这样才有动力。

第二个我觉得就更加重要了,记录你自己所有认为成功的事情,不论大事或者小事,然后也顺带记录成功的原因和总结。(我想也应该配套记录一下失败的经验)。这个本子的好处是让你更加明确自己的能力所在,对自己更加有信心,很多时候我们真的是太缺乏「自信」这个东西了。你如果曾经都可以做到非常NB的事情,这次你也一定可以。

做事情是否可以坚持甚至成功总结位几个因素:

  1. 分析是否可行。(如果不自信,负面就会压倒,但是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你都是可以做到的。同理对于成功实际记录的越多,你就越知道什么是自己可以完成的。)
  2. 分解问题。
  3. 坚定的执行。(目标让你不容易轻易放弃)

所以开始记录该成功日记。

如何挣钱:

  1. 为别人解决一个难题,就可能得到钱。
  2. 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能做的和拥有的东西上。

focus在你可以解决的领域,从这个点进行出发,去接触更多可行的方法和世界。(The law of attraction) 而很多人都是将精力集中在他们不知道的,不能做的,和没有的东西上。

坚定执行计划的三件重要事情:

  1.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仍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一切正常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只有当真正的困难出现的时候才能见分晓。只有少数人能坚定不移地贯彻自己的计划。那些非常成功的人甚至有能力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作出最杰出的表现。
  2. 在一切进展顺利的时候,你也应该坚持做。
  3. 72小时规定。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必须在72个小时之内完成,否则你很可能永远都不会做了。

深有感触。在今天遇到困难或者不好受事情的时候,自己就会陷入到一种情绪中,然后习惯性的选择逃避一天,然后应该做的计划也会被逃避掉(比如有时候今天日记就不写之类)这其实还是自己脆弱的表现。对强者而言,遇到困难反而是最应该坚持和总结的时候,谁都有困难,「胜利意味着不害怕失败」,越是这样越是总结反思的好机会。

同样,一天如果非常顺利,也会被胜利冲晕了头脑,从未忘记坚定执行。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每天固定的时间按照计划固定的执行,成为习惯,并且是「坚定的习惯」。

4条忠告,解决财务危机问题:

  1. 欠债的人应该毁掉信用卡。
  2. 应该尽可能少的偿还贷款。(尽量使用更多的分期)
  3. 将扣除生活费剩下的钱的一半存起来,剩下的一半用于支付消费贷款。最好根本不申请消费贷款。
  4. 买东西之前问一句:「这真的有必要嘛?」

核心思想就是:

  1. 量入为出。
  2. 积累资产。

对于第二点,个人也是很有感触。两个分期计划进行对比:

A)使用10年时间还钱

优点:总的钱少 缺点:每个月可能将收入全部都变为支出,没有办法积累资产。

B)使用20年时间还钱

优点:支出的钱没有那么多,可以将剩下的钱进行投资。压力小一些。 缺点:总的支出钱多。

这里我对分期的计算方式还不太清楚,不知道B会比A多多少,所以分析可能存在误差。但有一点倒是对的,如果是A方案,10年之后,「你没有任何的资产」,可是那个时候你年龄大了,不能还是一直依赖工资吧。

相比而言,B方案有了10年的累积,资产项目生成的收入加上你自己不断上升的工资(至少会上涨些吧)用来还掉过去的资金应该会更加容易,这样你可以将「更多的钱持续放入到资产项目中」。这样子你才会拥有更多的资产。而使用A方式,你所有的钱都只是去还债了。

所以我也更加同意B方案,这个和前面分析的「不要早早买房子」是差不多的。有几点很重要:

  1. 一定要有持续的资产投入。
  2.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 量入为出。这包括申请贷款,贷款的数值应该低于你最高可承受的一半。这样才可能有钱继续投资。

幸运只是充分准备加上努力工作的结果 一个人虽然害怕但仍敢于前行,这才叫勇敢

anyway,hard working really matters

最珍贵的礼物是我们自己争取来的。克服了丢面子的恐惧,世界会向你敞开大门。

生活有时候真的很难,但是也很精彩。

困难,犯错误和丢面子引起的恐惧已经破坏了无数人的生活。

恐惧总是出现在我们设想事情如何不顺的时候,我们对失败的可能性想的越多,就会越害怕。而当你看着自己的成功日记时,你就会注意到那些成功的事情,自热而然也就会想到应该怎样去做。

书中P140对汉内坎普先生追求自己太太的一段表述非常的深刻。他克服了所有的恐惧和担心,最终搭讪认识了自己的太太,收获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礼物」。

对人生也是如此,好的东西都是争取来的,不要害怕,勇敢争取

要多用正面的思维来进行考虑,如果我做到了我可以得到什么,而不是过多的考虑做不到会有什么损失(不是一概而论,只是对于那些没有特定大损失的事情,比如丢面子之类问题的处理态度)

如果你没有做今天这件事情,你就永远不会知道,给自己一些压力之后,你能够做到些什么。一个人觉得最引以为豪的事情,往往是那些做起来最艰难的事情。这一点你千万不要忘记。

其实和上面的道理一致,但是我将这个作为单独的描述列出来是因为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太好了。非常的有激励性。「你引以为豪」的事情一定是做起来非常艰难的事情,你永远不要忘记。

不要为失去的东西忧伤,而要对拥有她的时光进行感激。

miss somebody but treasure her for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