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是日本稻盛和夫老先生写的关于人生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的一本书。书中很多道理和思想值得大家一辈子去学习和体会。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苦行僧的修行。
有空看一下中央电视台对于老先生的采访。
人生的目的在哪里?提升心性,磨练灵魂。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加纯洁。
别人问我成功的原因,我想理由就是一点。就是说,我的才能或许有限,但我拥有虽然单纯却非常有力的指针:追求做人的正确法则。
人生的修行也可以在工作中体会:
- 释迦摩尼谈到参悟之道,其中重要一条叫做「精进」,就是拼命努力,心无旁贷,埋头眼前的工作。这是提高心性,磨练人格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 全身心的投入每天的工作,就是最有效的「修行」
- 比完成活儿更重要的事情是完善干活人的人格。
- 我常对员工讲,必须极度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人生只有一次,绝对不可以浪费,必须极度努力
人生取得成就 = 「思维方式 * 能力 * 热情」
其中思维方式特别重要,因为思维方式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思维方式就是一个人的品质,态度,心性等等人格品质,说的虚的,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也是需要去修行的地方。
人生法则: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心不唤物,物不至。
努力到会划破手的状态。一个完美的产品呈现在你眼前时,人们欣赏它,出于敬畏之心,甚至不敢用手去碰它,就是要做到这种程度。对于完美要有追求。
「乐观构想,悲观执行,乐观实现」,这是成就事业,变理想为现实时必须的态度。
「有意注意」 是将自己的意识凝聚起来,集中到某一事务所有方面的一切细节上。人生如果没有有意注意就没有价值,我们需要慢慢培养见集中力放在一处的能力,这样我们就会抓住事务的本质。
真理往往是简单的。人类的基因有三十亿的碱基对构成,但表达基因的密码只有4种。
「每一天都极度认真」-- 这句话非常的简单,却是人生最重要的法则。如果希望人生之戏内容丰富,情节生动,那么,一天一天,一瞬一瞬,冠以极度二字的认真态度必不可少。
不在现场流汗,什么也学不到。「体验重于知识」,这也是人生重要的法则。不要以为知道就等于会,重视实践,重视体验。
成就事业需要自燃型人格,就是自己就能将自己的热情点燃。
「喜欢」和「投入」是硬币的正反面,你越喜欢你越投入,同样,你越投入你越喜欢。如果找不到工作的乐趣,姑且一心不乱,拼命投入工作再说。
人真正的能力,应该包括抑制欲望,全力投入工作的克己心在内。不管你的能力有多大,如果不能战胜自己的贪图安逸之心,不肯努力奋斗,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样是缺乏能力的人。
保持谦逊之心:每个人的才能都是从上天借来的。
中国明代思想家吕新吾在他所著《呻吟语》中曾明确提出:「深沉厚重是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三等资质」,对应这人格 > 勇气 > 能力。
稻盛和夫提出的「六项精进」:
-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 谦虚戒骄。
- 天天反省。
- 活着就要感谢。
- 积善行,思利他。
-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隐蔽念佛,多多感谢上苍,多多自我反省。
保持率直之心:永远保持谦虚的态度,如实承认自己的不足,然后不惜一切努力。
只有坚持天天反省的人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心志。「神啊,对不起」 – 我尝尝脱口而出,用这句话表达反悔之意。无意中逞了威风,说了过头的话,回到家中,我就会向神忏悔:「神啊,请原谅我刚才的罪行。」,告诫自己以后不会再犯。
切断蛊惑人心的三毒:「佛教称贪,嗔,痴为人心三毒。贪就是欲望,欲望达不到时候就会暴怒,痴就是对别人的嫉妒之心。」
兴趣和游玩获得的快乐,只有在充实工作之余才能品尝。工作马马虎虎,只想在兴趣和游戏里寻觅快活,充其量只能获得一时的快感,决不是尝到从心底涌出的惊喜和快乐。
释迦摩尼的“六波罗蜜”:
- 布施。
- 持戒。
- 精进。
- 忍辱。
- 禅定。
- 智慧。